回到顶部

闪亮中国制造背后:有规范,但不唯规范!

CCTV节目官网-CCTV-2 对话 来源:央视网2017年09月12日 11:55 A-A+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的逃逸系统是在没有经验一片空白的条件下研发出来的。中国常规潜艇的研发过程的沉淀中,存在大量技术衔接融合的挑战。在福岛核事故之后,华龙一号核电机组面临全球最高的安全标准要求。在每一个中国制造的闪亮成就后面,都有数不清的难关。这些难关是如何被一一攻破的?9月10日21:50,长征二号、中国常规潜艇、华龙一号的三位总工程师齐聚《对话》,为您揭秘这三大国之重器背后的中国故事。

  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最大难题:从来没有干过!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张智:“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是1992年开始研制的,我现在已经是第四任总设计师了,那个时候我是其中的一个系统的副主任设计师,有一句俗话说,难者不会,会者不难,万事开头难,开头为什么难?因为不会。那个时候搞逃逸系统的时候,中国运载火箭,我们载人运载火箭是在其他的火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他的基本都会,唯一的就是逃逸和故障检测,从来没有干过,不会,不知道怎么干。所以这件事我觉得对我来说当时是最难的。

  福岛核事故给华龙一号带来什么挑战?   

  中核集团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邢继:“华龙一号”一个特殊处,中国首个百万千瓦级的核电站,不仅仅是目前我们研发的能够达到国际三代核电水平的核电站,它也是中国第一个自主研发的百万千瓦级,自主研发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历程很年,2014年研发“华龙一号”之前,已经经历15年,2011年年底,福岛核事故发生,国家很快制定了应对策略,包括出台了“国四条”,“国四条”其中一个重要的要求,未来中国建设的新建的核电站,必须满足世界上最高的安全标准。正是因为当年的福岛核事故,应该说,我们在确定华龙目标的时候,结合福岛核事故的经验反馈,在十几年的基础上,但是这十几年的积累,要达到国际上最高的安全标准,还是有距离的。所以福岛以后,我们确立了新的目标,开始研发,确实是像张总刚才说的,我们很多东西自己不掌握,所以挑战也是非常得大。

  中国常规潜艇如何消除各专业分工带来的壁垒?

  中船重工集团常规潜艇总设计师吴崇健:我们进入深水区,难度非常大。随着中国潜艇的进步,缩小了很多功能上的间隙。有一个口号,不要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我们正好相反,我们是把鸡蛋打碎了放在一个碗里,再消除各个专业分工带来的壁垒和间隙,这个为新型号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要不然这么多功能装不下去,这是最难的。

  工匠精神15年:有规范,但是不唯规范!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张智: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一种精神,实际上我们在做“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的时候,就奔着精品去做的,把它做成运载火箭当中的精品,现在我们已经飞行了13发,安全性已经达到三个9一个7,我们现在还在做对某些故障模式深入研究,还要想办法,把这些故障模式对航天员造成的安全问题,想办法解决掉。我们下一发火箭,可以先告诉大家,还有状态更改,这些更改就是为了消除我们现在发现的薄弱环节,所以我们对运载火箭品质的追求永远在路上。

  中核集团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邢继:核电因为生命线的安全,各种可能发生的事情,采取措施和应对核电是非常庞大的系统,700多个专业,345系统,所以这里涉及到每个人的工作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举一个简单例子,今年我们华龙一号首堆穹顶吊装,这是关键的里程碑,这个穹顶340吨,直径46.7,将近50米,一个钢的构建,半球体,钢板厚度只有6毫米,很容易变形,安全桥铜体已经完成,穹顶这么重的整体吊装,要跟铜体严丝合缝对接起来。

  中船重工集团常规潜艇总设计师吴崇健:我们把产品做精这是留在我们血脉里的东西。讲一个具体的实例,我们在潜艇的有个冷却泵,这个泵经过无数次改革,多少呢?从一百吨一直改到将要成为18吨,这个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就是能耗,能耗从13千瓦降低到了三千瓦。潜艇有一个最大的思想上的顾忌就是海水压力和安全性,这个思想顾忌不解除,往下走是很难的。实际上当时碰到一个最大的问题,有标准、有规范。潜艇的标准规范是极其严格的,也是世界性的。所以我们能把这件事情做成,坚持一条,有规范,但是不唯规范,我讲这个话可能很轻松,我们把巨大压力压下来了,但是这个历程走了15年漫长的过程。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9月10日21:50《对话》#我是总师#!







860010-11140516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