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开讲啦》闵庆文讲述农业文化遗产:留住传统 发展未来

CCTV节目官网-CCTV-1 开讲啦 来源:央视网2022年01月22日 13:09 A-A+

中国是农业大国,也是农业古国,那些充满智慧的农业文化遗产不仅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期《开讲啦》邀请到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副主任——闵庆文。他将为我们讲述中国传统农业文明对世界的贡献,分享农业文化遗产及其背后的故事。

ZGZ_6762

稻作农业,中国对世界的馈赠

说起农业,不得不提的就是水稻,水稻是中国对世界作出的巨大贡献之一。闵老师介绍到:位于鄱阳湖东南岸的江西省万年县是中国水稻的重要起源地之一,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美联合考古队在那里发现了人类在一万到一万两千年之前种植水稻的遗址,而之所以说它是了不起的发现,是把我们原来认为的水稻种植的历史从七千年往前推了五千年。在万年县的旁边还有个东乡县,现在是东乡区,1978年的时候人们在那里发现大片的野生稻,据袁隆平先生判断,这是世界上纬度最北的野生稻。纬度最北的野生稻意味着什么呢?它的抗寒性非常强,如果能够把这样的野生稻基因和我们现在的水稻进行育种结合,未来的水稻种植可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再走进去看,还会发现这里有个叫万年贡米的生产基地,这里的水稻只能在当地种植,移到别的地方种就成活不了,味道也不一样。综上,江西万年有着能够证明人类种植水稻有一万年以上历史的考古遗址,有具有重要物种资源价值和文化特色的“贡米”种植基地,还有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江西万年稻作习俗,完整形成了人类种植水稻的一个演化链,因此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藏在农业中的生态智慧

分享中,闵老师揭秘了1300多年来以哈尼族等少数民族所创造的哈尼梯田中所蕴含的生态智慧。例如,每个村寨的后面都有寨神林,它起着重要的水源涵养作用,木刻分水、石刻分水合理分配了水资源,梯田紫米、梯田红米的生态适宜性,蘑菇房等物质文化遗产,这种森林-村落-梯田-水系所构成的“四素同构”以及生物、文化、景观相得益彰的复合系统,实现了梯田农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农业的范畴十分广泛,不仅仅指种植业,更不仅仅是指水稻,在后续的演讲中,闵教授介绍了陕西佳县古枣园对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意义,宣化城传统葡萄园对于城市生态系统的特殊价值,甘肃迭部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所体现的对于山地立体气候的适应性和汉族农耕文化与藏族游牧文化的融合特征。

农业文化遗产不是关于过去的,而是关乎人类未来的遗产

对于农业文化遗产,人们可能会认为是落后的传统农业。闵教授否认并解释到:农业文化遗产蕴含着先进的生态智慧和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农业绿色发展的源泉,其中的物种资源、民俗文化、乡村景观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变化适应、民族文化传承、多功能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农业文化遗产并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不断演化。闵教授总结:“我们未来的农业,应当是现代生态农业,是传统生态智慧和现代科学技术的有机结合,而农业文化遗产地正是这些传统生态智慧的集大成者。”

在现场的青年人也不断发问:岌岌可危的农业文化遗产怎么吸引年轻人去保护?智慧农业怎么和传统农业合作?一位青年代表带来了AI技术种出来的草莓……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本周六晚《开讲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