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3.img.cntv.cn/photoAlbum/templet/common/DEPA1631586652441415/LogoNav.png)
在贵州大学2022届学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领取到毕业证书的杜富国倍感激动,他坦言:成为大学生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今天圆梦了!
被问及如何看待这张毕业证书?他说:“因为自身的底子薄弱,我主要还是去学点东西,最重要的是去感受现在的生活,融入现在的生活。”
“现在”是新的开始
7月27日,杜富国在北京获得“八一勋章”,他第一时间跟家人分享了这个消息。
如今在医院的治疗已经告一段落,杜富国也找到了新的方向。现在的他,是南部战区陆军微信公众号的播音员。
虽然19岁就入伍,但对于主播岗位而言,杜富国还是一名“新兵”,每次坐到话筒前,也依然会紧张。
作为主播,杜富国给战友们分享自己故事的同时,还专门讲述以革命先烈为主题的故事,用声音传播正能量。
他从雷场归来
2015年,杜富国主动请缨成为一名排雷兵,那时,他24岁。经过刻苦训练,他很快掌握了10余种排雷方法,3年多的时间里,累计进出雷场1000多次,排除地雷和爆炸物2400余枚,处置各类险情20余起。
2018年10月11日,在边境扫雷行动中,面对复杂雷场的一枚加重手榴弹,27岁的他向身旁战友喊出“你退后,让我来”。
6个字铁骨铮铮,以血肉挡住危险,哪怕自己坠入深渊。那场爆炸不仅夺走了杜富国的双手和双眼,还在他的身上留下了70处疤痕。五次手术后,每隔10天,杜富国还要注射20针以上的瘢痕消退针,每一针都伴随着剧痛。
2018年,杜富国转院到重庆的西南医院继续治疗。此后的三年多时间里,他要重新面对这个曾经熟悉的世界。
因为眼球被摘除,杜富国的眼睛需要定时做清洁,这个任务落在了妻子王静的身上。杜富国受伤后,王静成了他的眼睛。
杜富国的母亲曾在一次接受采访时忧心忡忡地说:“很心疼儿子,这样要求自己一定要自立。”
从起初的迷茫到一次次自问自答,以后究竟还能做什么,杜富国的内心走过了一条漫长的路。
重新学习生活的所有技能,哪怕是小到刷牙、吃饭或者穿衣、写字,都是除了治疗之外,杜富国每一天都要面对的挑战。
接受自己的身体,用军人的方式去面对。在重庆,除了病房,杜富国最常去的地方是陆军军医大学。只要不下雨,他每天都要去操场上跑步。在那里,他可以听到军号声,负责照顾他的战友田俊挽着他,和他一起奔跑,每次至少3公里,状态好的时候就跑10公里。
杜富国说:“虽然我看不见太阳,但心里要升起一个太阳。”
回到战友身边去
叠被子是杜富国初到部队时的第一课,他说,不管怎样都要把这件事做好。这不仅仅是军人的习惯,更是他内心对自己的要求。
“我宁愿所有痛苦都留在心里,也不愿忘记你的眼睛。夜空中最亮的星,是否知道,曾与我同行的身影,如今在哪里……”
《夜空中最亮的星》是杜富国常听的一首歌。三年前他和战友们一起扫雷,一起并肩战斗,三年后他依然希望回到部队,回到战友身边去,用声音分享强军故事,默默给予他们支持和力量。
来源:《面对面》
点击查看全文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