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讲啦》胡凤益:“稻”路向未来

副标题:

来源:央视网 | 2023年02月18日 16:24:09
央视网 | 2023年02月18日 16:24:09
原标题:
正在加载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

不久前《科学》杂志公布的“2022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中,胡凤益团队的多年生稻研究成果入选榜单,成为今年中国唯一入选、也是全球农业类唯一入选的科学突破。这究竟是怎样神奇的水稻?它又将如何改变世界?在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之际,云南大学农学院院长胡凤益教授走进《开讲啦》,跟广大青年分享这项颠覆性的“水稻革命”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像“割韭菜”一样割水稻?新的游戏规则诞生了!】

“多年生,年年生,生生不息”,胡教授用“割韭菜”形容多年生稻的最大特点。千百年来,水稻和小麦、玉米都为一年生作物,年复一年,春种秋收的生产规律需要繁重的田间劳作,农民付出的精力远超你的想象。胡教授团队的多年生稻在适宜地区种下后,第二年起无需再插秧,可在后续三到四年内连续收获,就像“割韭菜”,一茬儿一茬儿地收割,期间只需浇水、施肥、喷药,进行科学的田间管理就行,并且产量和质量也非常可观,是真正帮助农民解放双手的“农业黑科技”。胡教授兴奋地介绍,一种新的游戏规则出现了,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技术!

【把一万年的性状找回来,老祖宗是在走弯路?】

水稻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主粮之一,我们的祖先用了近万年,将多年生的野生种驯化成一年生的栽培种,现在胡教授又要找回野生稻的多年生性状,难道之前我们的老祖宗是在走弯路吗?胡教授解释:“人类把野生稻驯化成一年生提升了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保证了人类的繁衍生息,同时却带来了水土流失、高劳动力强度等问题。而我们现在是既要水稻保持我们现代水稻的品种的特性,同时又把多年生这个性状从野生种里面找回来,把它加持进现代水稻。”这是发明多年生稻技术的思路,也是最大的技术难点。

【学界人称“云南胡子”,90后村书记现场请教致富经】

一万年前水稻长啥样?胡教授一上台就带来了一束绿油油的“神秘礼物”,“这水稻还是大葱!”小撒见到多年生稻的父本大开眼界,多年生稻的秘密武器就在于它的“地下茎”,它隐藏在土里,即使上面被收割了,地下茎仍然是活的,冬天休眠,等春回大地,它就会春风吹又生。胡教授说形容这样的作物“就像我的胡子,刮了又长”,他说“我们国际上做多年生稻育种的,不管是水稻,玉米,小麦,高粱的都是络腮胡子”,好问青年现场爆料“云南胡子”在农学界是响当当的大咖!更有90后村书记千里迢迢从重庆慕名赶来,向胡老师请教乡村振兴的致富经。胡老师回忆起儿时父辈务农的辛苦,他动情地说,给农民解决实际问题是学农人的初心。

【禾下乘凉梦实现了,为什么还要研究多年生稻?】

有人问,中国的杂交稻已经很成熟了,为什么还要做多年生稻?在粮食安全中,种业是最基础也是无止境的。育种要追求“更好,更强,更优”,我们要选好的种子进行粮食生产,而农业生产需要的是更轻简化的技术。胡老师还现场算起了经济账,如果多年生稻大规模推广种植,农民买种子、农业器具减少使用省下的石油、释放出青壮年劳动力的价值、对土壤修复的生态价值,节省下的钱加起来远远不止一个亿!小撒也在现场回忆亲身体验插秧的经历,那腰疼的感觉还记忆犹新。他感叹多年生稻技术将为世界带来一场颠覆性的“水稻革命”。

多年稻究竟是怎么来的?它结出来的大米好吃吗?关注本期《开讲啦》,跟胡凤益教授一起解锁水稻的更多可能!

点击查看全文

编辑:杜依依 责任编辑: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热播榜 更多>
    正在阅读:《开讲啦》胡凤益:“稻”路向未来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