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讲啦》陈平原:文学中的元宵节

副标题:

来源:央视网 | 2024年02月24日 10:39:06
央视网 | 2024年02月24日 10:39:06
原标题:
正在加载

看花灯,吃汤圆,舞龙舞狮闹元宵啦!正月十五闹花灯,大地回春又一年。充满欢乐、喜庆和浪漫色彩的元宵节,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笔下的灵感之源,文学宇宙中的元宵节为何总是与观灯有着不解之缘?每一个人心中又有着怎样的元宵记忆?在甲辰龙年新春的第一个月圆之日,《开讲啦》邀请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陈平原,与广大青年一起从文学作品中寻找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共同感受元宵之美!

【小撒英歌舞首秀!】

节目开场,陈教授和大家分享了家乡潮州的元宵节,提到“闹热”的英歌舞,小撒给大家还原了自己观赏过的英歌舞,“英歌舞,我每次看得都热血沸腾”!小撒一边说,一边手舞足蹈,直接在现场来了一段模仿秀!陈教授说,英歌舞中表演者的角色均为《水浒传》中的人物,比如舞蛇就是扮演《水浒传》里面的鼓上蚤时迁。陈教授还表示,其实自己小时候的英歌舞没有这么好看,现在把街舞动作、化装和表演的技术都融入进来,经过现代改编过的英歌舞就变得更加精彩了。

【现代VS古代,哪个时代的人文学素养更高?】

在这个元宵节,我们不妨想象一下,如果现代青年有机会与宋朝的文人雅士共聚一堂,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在现场,青年带来宋词《粉蝶儿·咏圆子》,词中把煮元宵和吃元宵的场景描写得惟妙惟肖,让诸多现场观众汗颜。青年不禁向陈教授提出好奇,为何我们和古人的文学素养差之千里?陈教授解释,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标准,古人的基本修养是文学修养,他们靠此夺取功名,获得成功。而今天不是所有人都在学文学,绝大部分人有自己的专业,我们所学的数理化知识,宋代的词人是不会的。但无论时代如何改变,文学的精髓并未改变。无论是古代的诗词,还是现代的短视频、公众号,都是人们表达自我、记录生活的方式。

【你家里所有的书都读过吗?听大教授怎么说】

节目现场,小撒分享了一张照片——坐在沙发上的陈教授被书“包围”了!看到陈教授“书城”一般的家,小撒不禁感叹“我们现场这书架和您家里的比起来真是差远了!”陈教授笑笑说“装修以后感觉挺好,但书太多对于我来说变成一个负担。”话音未落,看着现场观众满脸震惊的表情,小撒又追问道“每本书您都看过?”“没有”陈教授斩钉截铁地回答,他解释,不是每一本书都必须看,有的书是朋友赠予留存、有的是因包装精美收藏、有的是作为工具书以防不时之需。听到陈老师的回答,小撒长舒一口气说道“我终于找到有一点跟您一样的地方了,这下我就放心了”。

【观灯为何总是文学宇宙中元宵节的主角?】

提起元宵节你会想到什么?元宵、花灯、舞龙舞狮……每个人都有自己专属的元宵记忆,可是在现代文学作品中,作家为何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观灯这个习俗?陈教授和大家解释道:元宵节踩高跷,耍狮舞龙的游艺形式在除夕、中秋都可以有,但只有观灯是元宵节不可替代、独一无二的风俗,关键是灯上还画了各种各样中国人熟知的故事,比如《红楼梦》《水浒传》,还有戏曲《西厢记》《桃花扇》。陈教授表示,古人很多都不识字,元宵观灯既是娱乐,也是熏陶、更是一种教育方式,不知不觉中,古人在观灯游乐的同时,也获得了某种知识和修养。

【元宵节背后的刀光剑影】

跟大家现实生活中元宵节的“闹热”不同,在古典文学的宇宙中,元宵节往往充斥着“刀光剑影”。陈教授以《水浒传》中的元宵节故事举例。在第三十三回,宋江在元宵节观灯时被认出当贼捉拿;第六十六回,梁山好汉借元宵观灯劫法场救卢俊义。陈教授解释,古代元宵节时没有宵禁,日常的各种秩序被打乱、撇开了,在一切都有可能的时候充满杀机、转机、危机的故事必定发生,这也让作家们有了驰骋的空间。

潮州的元宵节有何神秘风俗?“废话文学”的出现究竟是文学的滑坡还是文学的进步?更多精彩,敬请关注本期《开讲啦》!

点击查看全文

编辑:董子静 责任编辑: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正在阅读:《开讲啦》陈平原:文学中的元宵节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