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焦点访谈》 20250120 科学防治流感 健康安全出行
来源 : 央视网 2025-01-20 20:04 内容简介 关注
《焦点访谈》 20250120 科学防治流感 健康安全出行
简介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25年01月20日 20:04
  • 视频简介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眼下,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正处于季节性流行期,受到气温、湿度、通风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冬春季节呼吸道传染病容易多发。而春运已经开始,这段时间大家回家过年、走亲访友、出门旅行等活动逐渐增多,感染呼吸道传染病的风险也相应增加。针对当前公众关心的呼吸道疾病防治热点问题,《焦点访谈》记者带您逐一了解。 (《焦点访谈》 20250120 科学防治流感 健康安全出行)
  • 栏目信息
播放列表 更多 >
往期查询>
精彩看点 更多 >
往期节目 更多 >
播放列表 关闭

正在加载...

关闭
播放列表 关闭

正在加载...

播放列表 关闭

正在加载...

主要内容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眼下,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正处于季节性流行期。受气温、湿度、通风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冬春季节,呼吸道传染病容易多发。而春运已经开始,这段时间,大家回家过年、走亲访友、出门旅行等活动逐渐增多,感染呼吸道传染病的风险也相应增加。那么,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态势如何?得了呼吸道传染病怎么办?针对当前公众关心的呼吸道疾病防治热点问题,《焦点访谈》记者带您逐一了解。

1月15日,记者在北京儿童医院看到,有不少前来内科门诊就诊的患儿。而在另一家医院,北京佑安医院也陆续有患者来到发热门诊就诊。记者在多家医疗机构了解到,目前,在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当中,不少都是流感患者。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流感监测数据,目前南北方省份检测到的流感超过99%都是甲流。那么,我们就首先来了解一下目前最高发的甲流。

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丁四型,最近最常出现的甲型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的传染性非常强,容易在人群中迅速传播,造成聚集性疫情。流感病毒极易发生变异,容易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甲流与普通感冒虽然都属于呼吸道传染病,但是,这两者的症状有着很大的区别。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流感除了发烧、咳嗽、咽痛这些常见症状,更主要的是全身症状,就是头痛、肌肉酸痛、乏力,而且起病急;而普通感冒一般不发烧或者只有低烧,主要症状是鼻塞、流涕、打喷嚏。流感可以出现重症、危重症,所以我们对它要高度重视。”

甲流的典型症状为突发高热,一般在症状出现的第2、3天,体温可以达到39-40℃,同时伴有畏寒、明显的头痛、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也会出现咳嗽、咽痛、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而对于儿童来说,出现的症状可能会与成人有所不同。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主任医师徐保平:“儿童消化道症状相对会比成人多一些,比方说恶心、呕吐。另外,婴幼儿和新生儿流感的症状不典型,比如新生儿可能体温不升或者出现呼吸暂停这些表现,婴幼儿表现可能就是烦躁不安、不爱吃东西或者很难给他进食水,另外有可能会出现惊厥,就是咱们说的抽风,这些可能是主要表现。所以婴幼儿和新生儿人群,我们观察的时候应该格外仔细。”

甲流是自限性疾病,大多数人7天左右可以自愈,但它对一些人群来说容易引起并发症,比如细菌性肺炎、坏死性脑病、心肌炎等。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流感诊疗方案,有五类高危人群非常容易发展成重症病例,要高度重视,尽早检测和抗病毒治疗。这五类人群包括:年龄<5岁的儿童(年龄<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年龄≥65岁的老年人;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免疫功能抑制等;肥胖者(体重指数BMI>30);妊娠及围产期妇女。

专家介绍,一旦出现上呼吸道感染及发热等症状,应该把握好黄金48小时,及时自检或前往医院就诊。而随着流感感染人数增多,如何服用抗流感药物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也备受关注。

李侗曾:“从疗效上来说,其实是一样的。新的玛巴洛沙韦优点是(全病程)只需要用一次;而奥司他韦一天两次,疗程五天,要服用十次。另外,玛巴洛沙韦在我们国家批准的是5岁和5岁以上人群;奥司他韦因为多年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都已经得到验证了,1岁以上都可以使用,甚至在特殊情况下,1岁以下的孩子,如果医生认为风险比较高,就是他(患)流感的风险比较高,也可以使用奥司他韦。”

无论作何选择,医生提示,这两种均为处方药,一定要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使用。因具有抗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的作用,很多人将奥司他韦奉为抗流感的“特效药”,但是也有人担心奥司他韦吃多了会不会产生耐药呢?

李侗曾:“在我们国家目前没有监测到明显的耐药现象,但是我们仍然要强调大家合理用药,不要盲目、过早停药。常规疗程是5天,有一些人可能用了一两天感觉症状有缓解就把药停掉了,过早停药可能体内的病毒并没有被清除,这个时候容易产生耐药,所以一定是常规用够5天。”

咳嗽是呼吸道感染的一种常见表现,国家卫生健康委在近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儿童应慎用镇咳药”,不少人对此产生一些疑惑,儿童为什么要慎用镇咳药呢?

徐保平:“咳嗽其实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射,主要目的是帮助病人排出气道里的异物、分泌的痰液以及病原微生物。镇咳药抑制咳嗽,这样的话,不利于痰液的排出,但是慎用不代表一定不能用,如果孩子出现特别剧烈的干咳,可以短暂使用。随着病程进展,可能很快就变成有痰咳嗽,这个时候就要及时换药,把镇咳药停掉,换成祛痰药。”

专家表示,如果儿童患流感后,使用镇咳药可能会掩盖一些症状,甚至诱发一些其他病症。即便是选择使用镇咳药,也尽量选择非依赖性的药物,同时遵医嘱服用。备受关注的话题还有患上甲流后的洗澡问题,最近,“一女子甲流4天洗完澡后手脚不能动”的相关话题,引发网友关注和热议。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危重医学科主任周庆涛:“一般来说,甲流如果退烧了或者病情好转了是可以洗澡的,但是要注意水温适宜,洗澡之后及时擦干身体,注意做好保暖工作,以免加重病情。但是那些正在发热或者病情比较重的患者是不建议洗澡的,这样容易产生病情加重,甚至发生危险。”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月16日发布的2025年第2周中国流感监测周报显示,目前,北方大部分省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开始下降,南方个别省份也开始出现下降。记者在北京采访时了解到,随着大中小学陆续放假,门急诊就诊人数也有所下降。

虽然近段时间甲流来势汹汹,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1月17日表示,这次流感的流行强度低于上个冬季流行季。那么,既然流感病毒活动下降了,还有接种流感疫苗的必要吗?

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处副处长王丽萍:“只要当前处于流感的流行季,人群暴露或者发病存在风险,我们还是推荐接种疫苗。接种疫苗以后,可以减少发病,甚至减少进一步发生重症的风险。所以只要6月龄以上、没有疫苗接种禁忌的人群,如果现在还没有接种,还是推荐及时接种疫苗,仍然可以起到保护效果。”

除了流感病毒,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2025年1月健康风险提示显示,近期需要关注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还有人偏肺病毒、鼻病毒、腺病毒、肺炎支原体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的传染病。那么,这些听上去并不熟悉的病毒是什么?像人偏肺病毒,有传闻称这是一种未知的新病毒。那么,人偏肺病毒到底是不是新病毒呢?

专家介绍,人偏肺病毒是一种引发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毒,2001年被荷兰科学家发现,但研究表明,它已经在人类中存在了60多年,并不属于新毒株。人偏肺病毒感染通常轻微,多为隐性感染,在幼儿和老人中症状相对明显。

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张弘:“人偏肺病毒感染并不是一个新现象,而且症状很轻微,感染后,公众也不用太担心,通常来说,感染后如果症状很轻微,很多病人只是咳嗽、鼻炎这些症状,也没有必要到医院就诊,在家里好好休息,几天内通常能好转。如果病人出现明显的喘息情况,或者病人出现了发热,持续长时间不缓解,这种情况下建议到医院就诊。”

世界卫生组织1月7日发布的一份报告认为,每年这个时候,北半球许多国家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数都会增加,通常由呼吸道病原体的季节性流行引起。这些病原体包括季节性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人偏肺病毒以及肺炎支原体等。针对中国近期人偏肺病毒感染病例数有所增多的情况,世卫组织表示,这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冬春季在许多国家传播。

中国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也表示,今年冬春呼吸道传染病仍然呈现交替或叠加流行的态势,都是由已知病原所引起,没有出现新发的传染病。虽然没有新的毒株,流感活动也呈下降趋势,但是目前正值春运,又临近春节,人群流动和聚集性活动增多,流感的传播风险会相对升高,专家建议,还是要做好呼吸道传染病的防范。

王丽萍:“在这个过程中,像老年人和一些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患者,最好还是佩戴口罩,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交叉感染。另外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注意手卫生,在旅途过程中可能会接触一些公共设施设备,避免用脏手摸自己的口、眼、鼻,及时洗手,注意手卫生,这是旅途中要注意的。在旅途结束以后,到了目的地或者到了境外,要及时换洗衣物、洗手,另外要做好自己的健康监测。到目的地以后出现了呼吸道的症状,还是要尽量休息,不要带病参加聚餐聚会。”

刚刚我们在节目中了解了关于目前呼吸道传染病大家比较关心的一些话题。为了应对流感等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相关部门也在积极做好有关药品的储备和供应保障工作。从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相关重点药品生产供应和库存总体正常,配送率也在正常范围。俗话说“小寒大寒又一年”,现在正值大寒时节,天气寒冷,昼夜温差大,大家要注意防寒保暖。出门旅行或者和家人朋友汇聚一堂的时候,也要做好个人防护,把良好的卫生习惯坚持到底。

编辑:郭倩 责任编辑:刘亮
全部评论
热播榜 更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