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源洪 刘洁
来到《和平年代》已经一个月,作为一个实习生,我不仅通过参与"寻找最美军嫂"、"节约的学问"等系列节目的制作,感受到了《和平年代》平和又有序的工作状态,更在4·20芦山地震发生后,通过紧张刺激的抗震救灾节目的制作,感受到了一个新闻媒体波澜壮阔却又少为人知的"战争"。
紧急备战
周六,地震当天,我还在享受周末,就被连续的几个电话催命般地叫到电视台。当我赶到,还没摸着头脑的时候,却看见会议室里已经严阵以待,制片人张主任和策划郭老师,已经按照《第一现场》、《真情瞬间》、《援助之手》三个板块组建了三个编辑组,与机动采访组、包装组配合制作节目。因此虽然气氛极其紧张,但工作却一丝未乱,紧急会议之后,三个小组就迅速地展开了工作。而我也跟随被分配的《第一现场》编导组,开始了紧张又有些激动的忙碌。当天,大家因为紧急开会、策划节目、分配工作,晚饭都没有吃,并且作好了通宵奋战的准备,只等前方传回实时资料便立即开工。栏目组被各种前线与后方紧张的通话声所充斥,气氛紧张程度时不时达到高潮。
兵分几路
节目组忙而不乱,这是我最最钦佩的一点。
每天,前方的稿子传回之后,《第一现场》和《真情瞬间》组的编导立刻进行编辑修改。十点左右定稿,然后主持人俞洁拿上稿子解说,立即去录音棚或者演播室录制。这时,前方画面也传了回来,各组编导与剪辑组江建辉、吴宗阳等就立刻根据稿子进行初剪。初剪完成的同时进行后期的包装。与此同时,我们的实习生们开始对照解说录音对唱词。这样高效率的分工,让画面在剪辑完成时,解说、唱词也已经到位,再经过总体的后期包装,片子就完成了。各人分工明确细致,一切工作井然有序,保证了我们节目能够按时保质播出。除此之外,节目还设立了网络宣传组,负责通过微博、网站等发布栏目信息,获得更高关注度。
病魔入侵
原本最快也要半月才能播出一期的节目,现在要求必须一天完成,我们的编导们压力可想而知。尤其是第一天,节目形式、特效制作、版块组接都要重新开始制作,工作量更比平常要大。但是,我们的编导们,顶着压力,硬是将这块硬骨头啃了下来,赶在审片之前完成了最后的包装。最后节目的效果超出预期,领导对节目作出表扬,大家也终于松了一口气。
之后几天的节目,虽然仍紧张,但已经进入非常有序的状态。但是这时,大家的身体却陆续出现了问题。刘洁和江健辉,虽没有特别严重的病痛,但他们每天眼睛里都是红红的血丝。负责《真情瞬间》的曹丞华编导,患上严重感冒,坚持一天之后,实在撑不住才回家休息了,第二天就又回到了自己的岗位上。负责后期的李芳编导,工作压力导致严重头痛,都去医院拍了CT,所幸只是高血压,没有大事。《第一现场》的于波编导,自工作开始,一直处于不明原因的低烧状态,但任务繁重,她每天累极了只能在沙发上略微眯一会儿。各种焦急和压力,也使策划郭老师的血压一直偏高。此外,咽喉发炎、咳嗽、胃疼这样的问题也都在此时冒了出来。但是我们的编导们并未因此就离开岗位,每天的工作仍然按时按量地完成着。有人说,新闻是用生命做出来的。这句话我以前觉得很夸张,现在看来,所言确实不虚。
"战争"尾声
在抗震救灾即将结束,前方开始灾后重建的时候,我们栏目组紧张的气氛逐渐有了一丝轻松。"战争"接近了尾声。
看到抗震救灾节目走入了正轨,栏目领导将《援助之手》版块的李超、荣嵘编导抽调出来,组成别动队去采访国际救援队,为五一特别节目的播出,抓紧进行拍摄制作。
前方救灾的硝烟开始落下,后方制作的"战争"也快要落幕,而我们的故事仍将继续下去。
(原文发布于2013年4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