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 《花儿与少年》 表演:索南孙斌、吴玉兰
【选曲理由】
1. 青海最经典的民歌之一:这首歌也叫《四季调》,在当地也被老百姓戏称为《八大光棍》,其中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在抗战胜利后的第一个春节,在西宁文化广场上举行了《军民同庆抗战胜利文艺汇演》,一个由8各姑娘表演的节目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当演员们在掌声中登台谢幕时,八个扮演姑娘的小伙子摘去头上的彩巾,人们才发现原来是八个小伙子扮演的。原来,当地卫戍部队里都是小伙子,所以演唱的的时候男扮女装,就被大家戏称为“八大光棍”。而这首歌在当地也一直被俗称为《八大光棍》。青海的民歌叫花儿,青海的姑娘如花儿一样美丽,青海又把小伙子称为少年,所以歌名就叫《花儿与少年》
2. 融入了西北“花儿”旋律
【歌手】
吴玉兰:只读到五年级,认识几个字,在她们当地没进过学校门的有很多,像吴玉兰她们这样的花儿歌手,不算是专业的,因为没有学过任何一种方法,也没有老师指导,全靠一副好嗓子。在她18岁那年去学花儿,认识了现在的老公,那时候年纪轻不懂事,再加上他老公那时候在他们那个地方唱花儿也小有名气,在外演出时碰巧认识,那时候有着一种崇拜,在相识之后的相处下,两个人恋爱了!当时她父母执意反对,因为这个男人比她大12岁,还结过婚,有一个八岁的孩子。在他的强力追求下,在父母的强力反对下,两个人私奔了,到现在也没有正式结婚,这件事让她很内疚。现在和父母的关系已经缓和了,但是没有正式的道歉,如果正式的道歉的话,会有很多的话要说。
吴玉兰小时候在读书的时候就爱唱花儿,一开始自己在家学唱花儿那时候没有什么光盘,只有在录音机里放的那种磁带!因为她们家乡那边花儿都是比较封建的,只能在同等辈儿的人面前唱,不能在长辈面前唱,尤其是父母!那时候她爸爸出门去挖虫草争的钱,买了一台录音机回来,还买了一盘花儿的磁带,每天中午当她回家吃饭的时候,就听见父母在背着她听花儿,偶尔听到的时候就很好奇,觉得旋律好听。在四年级哪会儿放暑假的时候,父母一早要出门去地里割麦子,他父亲让她把碗刷完了就写作业,父母前脚刚走,她就放心大胆的以为走了,一天都不回来,就把父母藏在粮食柜里的磁带拿出来放进了录音机里,一边刷着碗一边就跟着录音机唱着花儿,而且声音还特别大,当她正哼着花儿在享受的时候,她爸爸因为忘记拿磨刀石,回来拿,当时录音机的声音特别大!她连爸爸是怎么进门的都不知道,突然回头爸爸就站在自己身后,吓的她不敢出声,爸爸生气了!把录音机关了之后,狠狠的打了她一顿,当时吴玉兰害臊的脸通红通红的,因为对她们当地的人来说,在父母面前唱花儿就是不知羞耻,没有家教的,所以从那以后她再也没在父母面前唱过花儿,但还是特别喜欢唱花儿。
七岁的他从此一边手执长鞭放牛,一边亮开嗓子高唱花儿,懵懂之中与花儿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此唱花儿成了他生活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他小时候在家放牛,十三岁离开家乡出门打工,挖过煤,建筑工地当过小工,饭馆洗过碗。1999年考入青海省文化艺术学校声乐系,从师于我省著名的声乐教师丹措老师名下,在老师的精心培育下,他既保持了原生态民歌唱法,又学到了声乐艺术的演唱方法,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2003年考入青海广播电视大学继续深造, 2005年7月如期毕业,取得大专学历。无论从理论水准和演唱专业上都有很大提高,2009年他又凭借得天独厚的嗓音条件,勤奋好学的积极态度和小有名气的社会影响被西宁市群众艺术馆按特殊人才录用,成为一名正式的群文工作者。十四岁时,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听到了我省著名“花儿王”朱仲禄先生和“花儿王子”马俊老师的花儿盒带,深深地被那灵活的唱腔、深厚的花儿功底所打动。凭着对花儿的痴迷,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闯荡,他一边在餐馆洗碗刷盘子维持生计,一边寻找朱仲禄先生和马俊老师想要学习花儿演唱技巧。功夫不负有心人,见到马俊老师后,索南孙斌的一曲《白牡丹令》得到他的赞赏,一番指点后将他引见给“花儿王”朱仲禄先生。朱仲禄先生听了他的即兴演唱高兴地说:“索南孙斌有一副天生的歌喉,他唱花儿不但游刃有余,乡土韵味十足,尖音、苍音运用自如,对花儿的演绎十分完美。他的音准、听觉与众不同,节奏感、模仿力也十分强。”经过“花儿王”朱仲禄先生、“花儿王子”马俊老师、省艺校丹措老师的指点和辅导,他的演唱技巧得到极大提高。随后进入青海省马俊花儿艺术团成为一名花儿歌手。至此这位从大山中走来的藏族小伙子从昔日的放牛娃唱着花儿走向舞台,把高亢的花儿唱响在青藏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