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中国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从《诗经》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到《楚辞》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再到《乐府诗集》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发展至今,中国民歌浩如烟海,灿若繁星。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人民因其不同的发展脉络,发展出了独属本民族本地区的特色民歌。民歌的魅力,就在于它唱出的是生活的味道。
如今,在民歌大会的舞台上,来自全国各地的32组原生歌者,为全国观众展开一幅,融地域特色和竞技展演于一体的中国民歌版图。本季以“讲好中国故事,唱响时代赞歌”为主题的《中国民歌大会》共分为八期,接下来将为您介绍的是第一期“河水天上来”(上)。
自古有诗人感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从古至今,奔腾不息的河水与富饶肥沃的黄河流域的土地孕育除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黄河文明的传承,也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传承。
本期节目里,来自陕西、山西、青海和宁夏的四组歌手,将带领全国的观众一同感受黄河的奔腾。在他们的歌声里,无论是陕北民歌还是左权开花调,无论是青海“花儿”还是宁夏“口弦”,满满的都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首先,让我们一起走进陕北,领略黄土高坡的高亢歌声。有人说“走向陕北,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中华民族文化。” 在那里,一代又一代的汉子们用他们的歌声唱着自己的喜怒哀乐,唱着祖祖辈辈在这片黄土地上所经历的故事。《祈雨调》传递的是一种苍凉,是人在自然面前感到的一种压力,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则把陕北人们对红军的那种盼望以及热烈欢迎的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
再把目光转向山西,去看看那些热爱生活、热爱民歌的人们。山西歌者石占明怀着对家乡的热爱,带来了一首《桃花红杏花白》。这是一首地道的“左权开花调”,歌中用本地方言所构成的衬词衬句都堪称一绝。早在2006年,“左权开花调”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开花调”曲调委婉清秀、节奏规整。在它的家乡,一切用来作比喻的东西都可以“开花”,这也是民歌的一种传承方式,把民歌揉进生活,融进故事。
“花儿”何其多,我们再去听听青海的“花儿”。青海的“花儿”被誉为西北之魂,在当地一般叫做“漫花儿”。唱词丰富,似一部百科全书。本期节目里藏族小伙索南孙斌牵手美丽的姑娘吴玉兰共同演绎《花儿与少年》《雪白的鸽子》。“花儿”一般都有“曲令”,相当于汉族的“曲牌”。曲调不变,唱词是即兴的。青海“花儿”还有长调和短调之分,长调声音高亢,《上去高山望平川》就属于长调;像《雪白的鸽子》则属于短调,曲调活泼优美。
在宁夏大地,我们找到了口弦传承人安宇歌和西北“花儿王”张建军,他们在节目里为观众带来了《尕妹子弹得是口弦子》和《一心儿想着你了》,以声传情,以情带歌,唱出对民歌的热爱、信仰和传承的责任感。口弦作为一种小巧的乐器在回族的妇女当中特别流行,究其原因,要回归到伊斯兰文化的戒律要求当中,妇女的形象应该是比较安静闲雅,而非张扬外露的,口弦正好符合这样一个情境。
河水天上来,民歌万代传!透过黄河流域的好歌曲,好像能听到黄河的咆哮与怒吼,这声音是过去,是现在,也是未来。《中国民歌大会》第一期“河水天上来”(上)在10月2日晚将会和全国的观众朋友见面,大家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