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平“语”为何近人

节目现场,观众与嘉宾一起诵读经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供图)

主持人康辉与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第一代讲解员崔韶光交流互动,讲述左权将军的故事。(视频截图)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刘同华报道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2月18日起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每晚八点档播出,央视网等平台同步直播。

《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共12集,每集45分钟。分别以《我将无我 不负人民》《胜寸心者胜苍穹》《留取丹心照汗青》《为官避事平生耻》《愿得此身长报国》《一言为重百金轻》《自强不息日日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百花齐放春满园》《不畏浮云遮望眼》《敢教日月换新天》《直挂云帆济沧海》为题,聚焦初心、信仰、忠诚、担当、爱国、诚信、创新、绿色、共享、自信、奋斗、梦想等话题,内容涵盖党员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发展理念、中国梦等四个方面。

从历史深处感悟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2月18日首播的第一集节目《我将无我 不负人民》讲述了贯穿于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年代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一条红线:不忘初心,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

这集节目聚焦“初心”,用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的三句经典,从三个层面带领观众一起领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初心”的论述:“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出自唐代著名诗人孟郊的《上达奚舍人》一诗。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3月1日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曾引用这句古文。

宋人周紫芝在《竹坡诗话》中记载:李氏家族有一人为官清廉。一天晚上,他在烛光下办理公务时,有人送来一封家书。他立刻熄灭公家的蜡烛,点上自家的蜡烛。这就是“公烛之下,不展家书”,也就是“公烛无私光”典故的出处。

“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出自《礼记·大学》。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引用了这句古文。

得人心者得天下。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这句“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不仅仅是回应历史的经验教训,继承中国悠久的民本思想,更是为了强调我们的人民立场,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第三句“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出自《史记·商君列传》。2016年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的讲话中,引用了这句古文。

中国古代儒家重视自省,把反躬自省当成人生修养的基本功。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的弟子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些都是强调自我批评,自我完善。

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这句话,告诫人们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勇于正视自己的错误,善于改正自己的错误。绝不能讳疾忌医,师心自用。只有这样,才能守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也只有这样,才能除旧布新,让自己越来越强大。就像孔子的弟子所说的那样:“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是来自历史深处的启示,也是面向未来的庄严承诺。中国共产党人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视野、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也有“大海依旧在那儿”的信心,每一个中国共产党人都应该永怀着这份初心,努力做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从中国精神中国国情读懂党的创新理论

围绕节目背后的文化内涵、思想价值和理论传播意义,记者采访了该节目的思想解读人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郭建宁、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艾四林,经典释义人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

郭建宁参加了第一季节目,他觉得这档节目很有价值,“其价值首先就体现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方面,起了很好的探索和示范作用”。

“从内容来看,节目架起了一座桥梁,这座桥梁将传统经典与党的创新理论连接了起来。从形式上看,这一季节目除了思想解读人、经典释义人之外,还增加了一些年轻的思政课老师,以及现场交流互动,这样可能更适合年轻人的兴趣和审美,更加贴近了年轻人。” 郭建宁说。

艾四林谈到这档节目,提炼出一个关键词:“理论大众化的新探索”。

理论传播重在入脑入心,也难在入脑入心。艾四林认为,这档节目在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方面,做出了新的探索——

一是贯通古与今。从习近平总书记娴熟地巧用大家耳熟能详的中国古代经典名句开篇,观众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滋养。“新思想在经典中绽放,经典在新思想中得到传承,新思想和经典交相辉映,使得经典名句和新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二是贯通知与行。“要传播好新思想,首先得讲准新思想。这档节目从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入手,对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新理念、新观点、新论断做了深入阐释,既增强了观众对新思想的认知、感悟,又让观众重温了古典名句。”同时,节目非常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观众听起来既明白道理,又懂得如何去做。

三是贯通事与情。“好的节目,往往是因事而化,以情感人。每一集在内容的安排上,注重讲故事,既有代代相传的历史典故,又有生动鲜活的真人真事。这就让节目更加真实感人,富有感染力。”

蒙曼以经典释义人的身份,参与了第一季、第二季节目的录制。她说:“平语近人,这样的一个题目本身就很吸引人,传达了要贴近人心的意蕴。节目中有思想解读,有经典释义,还有具体例子,比如习近平总书记是怎样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这对我们从事不同工作的人都有教益。尤其是对年轻人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理解我们的经典,进而在实际工作和学习中做到活学活用、融会贯通,都是非常有效的示范。”

蒙曼还从中国智慧、中国精神的视野作出解释:“这些典故的背后,其实都是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它实际上不仅仅是解开古代生活的钥匙,也是解开今天的生活乃至于未来的钥匙。正如同我们常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中国的事情终究是要靠中国人来解决,而中国人要解决中国的事情,最终还是要依靠中国人的智慧积淀。没有哪一个人、哪一个民族是能够在文化的荒原上来建起城堡的。所以,我们能走这么长的路,而且能够行稳致远,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这种滋养就是中国智慧、中国精神!我相信我们的广大观众,一定会结合自身所需,从这座宝山中大有所获。”

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作为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重要探索,《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突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生动解读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折射出的深刻内涵和文化价值。

在专家们看来,这正是在践行着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使命。

郭建宁告诉记者,“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文化自信,也特别强调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我们的根脉,是我们的突出优势,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这里面一个关键词,就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档节目的特点和贡献,就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探索了一种新的路径,提供了一种新的样式,这就是我们从延续民族血脉中更好地鉴古知今、开拓前进、走向未来。”

作为参加了两季节目的思想解读人,艾四林颇有感触:“节目坚持把深刻的语言讲通俗,把深邃的思想讲透彻,把深奥的理论讲鲜活的理念,精心设置了思想解读人、经典释义人等角色,通过习近平总书记原声短片、经典释义、思想解读、互动访谈、经典诵读五个环节,对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典故的出处背景、历史故事和现实意义做生动讲解。”

从节目制作的角度来看,除了内容和理念的创新与创造,技术手段的创新也是一大亮点。与第一季相比,第二季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将习近平总书记的精彩“金句”与“典故”有机结合,用“金句”更好地诠释典故的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

——坚持“深刻道理要用生动的故事来表达”这一核心创作理念。每集节目有5至6个真实感人的故事配合主题表达,将生动故事和鲜活人物融入理论阐释中。例如长征中陈树湘断肠明志的故事、一块银元交党费的故事,新时代红其拉甫边防哨所不畏艰苦、勇于担当的故事,上海市儿童医院和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共同救助藏族儿童的故事等。将中国共产党光辉历史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汇聚在一起,真实自然,让理论宣传接地气、有温度。

——特别注重语态年轻化。节目在原有思想解读人和经典释义人的基础上,新增加了全国大学思政课优秀教师这一角色,邀请11位优秀青年思政课教师亮相荧屏,以贴近年轻人的视角参与节目讨论,风格更清新,语态更鲜活。

——针对分集主题,强化了现场互动设计,节目邀请不同的嘉宾群体,以各自经历和故事为线索,通过形式多样的交流互动,带领观众领会贯穿在新思想中的理论品格、价值追求、精神风范,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更“知其所以必然”。

——创新影像表达方式。节目通过VR(虚拟技术)、AR(增强现实技术)的有机结合,着力营造生动真实、身临其境的故事场景,为受众提供了良好的沉浸体验。富有历史纵深感的艺术氛围,加上理论节目年轻化的新形象,在视听效果上,显得更加恢弘大气。

看完第一集节目之后,一名观众写下这样一段话:“这档节目,妙在古今相通、情景交融,赋予古典以现实意义,又让现实中的我们能够从古典中汲取智慧。尤其是其中的很多真实故事,将抽象变为具象,将文字变为画面,对思想理论的解读更加现实和饱满,让我们生动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经典名句折射出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