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全国学联秘书处等部门打造的《全国大学生党史知识竞答大会》,聚焦庆祝建党百年,通过年轻化的方式,由100所高校的100位大学生现场答题,集结“云上”2800多所高校、共1000多万大学生及校友同步答题,在开播前便引发大量关注,节目播出后热度持续攀升。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在此辉煌时刻,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传播百年大党长盛不衰的精神密码、将熔铸于血脉的坚强品格薪火相传,对于广大青年学子来说,是使命必达。
党史学习教育如何形式创新,如何才能从党史故事中汲取力量,才能实现信仰的力量的广泛传播?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全国学联秘书处等部门打造的《全国大学生党史知识竞答大会》,聚焦庆祝建党百年,通过年轻化的方式,由100所高校的100位大学生现场答题,集结“云上”2800多所高校、共1000多万大学生及校友同步答题,在开播前便引发大量关注,节目播出后热度持续攀升。
学党史 正青春
百人团独创设计大幅提升观众参与感、观赏性
追忆百年峥嵘岁月,传承奋斗青年先行。《全国大学生党史知识竞答大会》答题环节分为“百校百人现场竞答”和“千校学生线上云答题”两个环节。节目现场集结来自全国100所高校不同专业的青年学子共同答题,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坚定理想与信念、积极奋斗的精神风貌。节目中,既有百人团集体答题情况的宏观分析,又有对典型学生人物的细致展现。
比如在答题开始前,来自东北大学的曲心茹,激动地分享了母校在九一八事变后,长达十八年流亡之路的故事,感慨如今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来自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本科生选手王伯元在一对一抢答赛中失利,他坦诚题目确实触及到了自己的知识盲区,输得心服口服,颇有大将风范,令观众印象深刻。
通过这样注重细节的电视展现手法,让观众感受到,人人积极参与党史学习教育的原因正是因为党史具有朝气蓬勃的青春底色且与当下生活紧密相连。正是《全国大学生党史知识竞答大会》的这种答题互动模式展现出了党史本身的魅力与生命力。
节目依托技术创新搭建“云上”答题团,同步演播室录制带动全国2800多所高校大学生及其校友群体参与线上互动竞答,10场节目录制共计有1000多万人参与其中,节目尚未播出即在大学生群体中掀起了学习党史知识的热潮。在微博等平台,我们能看到不少高校学子分享在节目开播前参与“云答题”的感受。此形式一方面作为一种现场延展结构,增强节目的参与感。另一方面实现线上同步学习建立仪式感,形成良好的互动体验。
第三期节目中,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郑天石、中国人民警察大学的牛泓伟、中国海洋大学的李卓然与清华大学的经求是等几位选手,不仅在台上展现出了超强的答题能力,甚至在现场拉开了一场展现体能的俯卧撑比拼。他们打破了观众标签印象中,学习党史枯燥、刻板的印象,而是用阳光乐观、充满好奇的心态去求知、去探究百年党史故事的精髓。
此外,《全国大学生党史知识竞答大会》还是一档具有启发性和教育意义的节目,寓教于乐的同时发挥了大众传媒的教化功能。节目在表达上创新设置“讲述人”角色,通过作为讲述人的优秀演员的深情讲述,将党史故事中的悲壮、奋进、柔情等展现得淋漓尽致。如演员徐帆绘声绘色讲述了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1936年在中国延安进行实地采访的故事,通过一张在许多场合和书籍资料中频频出现的毛主席半身照片入手,为观众深入呈现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昂扬乐观的精神面貌。
正能量艺人对生动感人的党史故事的娓娓道来,让《全国大学生党史知识竞答大会》能够在广大社会群体中特别是青年群体中掀起党史学习的热潮,引导青年群体在真实动人的党史故事里感悟初心使命。
创新题目设计 重磅专家解读
百年党史的立体式、沉浸式新视觉呈现
纵观文化历史类节目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在身处泛娱乐时代的环境之下,相对传统的“知识灌输”式传播已经黯然失色。《全国大学生党史知识竞答大会》在节目结构方面,创新以“点亮红色地标”为创意线索,使党史梳理逻辑更清晰,为答题赛程增加一份期待。
借助答题类节目本身为观众带来的浸入感,节目的规则也让比赛更具悬念。节目创新“五星抢位赛”“五星挑战赛”“五星直通赛”的赛制模式,选手的积分通过答题正确率和答题用时进行计算,通过三道题的“五星抢位赛”比拼,有五位选手登上舞台,再通过三轮“五星挑战赛”决出两位优胜选手进入最后的“五星直通赛”,经过激烈的1对1对抗赛,决出当场比赛的“五星战将”。这种竞答规则和模式使比赛悬念得到提升,选手在思虑答案的同时还需考虑用时策略,将主观能动性和比赛紧张激烈的氛围紧密结合在一起。
除赛制创新外,节目出题兼顾更多视角,对选手的考察也从表面的知识储备量,延续至背后党史故事细节的掌握。题目抓住党史知识点的熟悉而陌生的特点,如小说《红岩》的故事背景、抗日战争中《论持久战》的诞生等,当中小学课本中出现过的党史故事以题目的形式出现,让观众有了十足的代入感。当百人团与挑战赛的选手答错时,给了观众再度温习党史知识的机会。同时,节目通过视频、图片、音频、沙画等丰富多样的题目形式带动全民参与答题,为节目热度实现反哺。
此外,《全国大学生党史知识竞答大会》邀请到众多权威专家担任点评嘉宾,深入挖掘党史事件、人物、地点等背后的党史故事和信仰内涵,这打破了早期在一些节目中专家只能提出建设性意见、存在感较低的窘境。如军事科学院研究员江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付丽莎等都在节目中给出了深入浅出的精彩解析,带动青年学子深入学习党史,进一步感悟信仰的力量。
一档节目的呈现效果很大程度取决于设计和舞台、内容整体的契合度。《全国大学生党史知识竞答大会》在舞台设计上创新搭建360度可旋转竞答区和“之”字型百人团选手席,在为参与竞答的选手塑造了身临百年党史历史时空的同时,让建党百年持续奋进的精神得以被映照。
《全国大学生党史知识竞答大会》视觉设计朴素有新意,呈现上符合史实,节目组通过统筹编排全局,视觉创意上紧密围绕党史内容,以技术设备服务于设计。其中,XR虚拟技术被应用于还原真实历史场景,营造身临其境学党史的沉浸式体验,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全国大学生党史知识竞答大会》视觉新颖,内容有智识上的吸引力又不失趣味性,为观众打造了一个共同学习党史知识的优质平台。
构建民族精神图谱
融合传播创新致敬伟大时代
伴随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话语蓬勃兴起。《全国大学生党史知识竞答大会》明确节目的融合传播策略,正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掌握舆论战场主动权的有效切入点。节目强化“先网后台”传播策略,先于大屏播出,在央视频创新投放了《青春我最红》系列融产品,实现了节目尚未播出央视频账号即突破100万播放量的亮眼成绩。与此同时,在录制过程中同步小屏创作,紧扣清明节定制投放《百名学子致敬英雄》《海棠依旧寄相思》两款短视频,在短短两天内播放量近750万次,引发关注和好评,为节目开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全国大学生党史知识竞答大会》的意义,不仅是一次对建党百年奋斗历程在传播领域创造性转化的成功实践,也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中讲话精神的切实响应。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初期、革命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均是带有先进思想的革命青年主导实施的,其不断克服艰难险阻的奋斗历程,不断寻求中国发展道路的孜孜探索,自带青春属性。因此,党史知识和党史故事的精神内涵,成为联结革命青年和当代青年的“同心结”,让当代青年在鲜活生动的党史知识中获得情感共鸣和精神启迪。
总体来看,《全国大学生党史知识竞答大会》不仅在内容传播方面进行多维创新,也兼具强大的社会意义。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节目以党史知识为载体,让观众通过观看节目,唤起了扎根于心底的国家身份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了从大学生群体到全民百姓的学习党史的热情,共同追寻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的光辉足迹。
来源:传媒内参